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港澳 >

港澳又添“非遗”传承人

2018-05-23 14:23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门地区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区此次入选的传承人是古琴艺术的刘昌寿。澳门特区入选的4名传承人,分别是南音说唱项目的区均祥,澳门妈祖信俗项目的陈键铨,澳门哪吒信俗项目的郑权光和叶达。
据报道,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于2015年开始推动澳门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4名申报者的申报,并得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澳门文化遗产委员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的支持和协助。目前澳门共有7人获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南音说唱的吴咏梅、木雕—神像雕刻的曾德衡、道教科仪音乐的吴炳志及此次获选的4名传承人。
澳门共有6项“非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的粤剧和凉茶配制,澳门单独申报的木雕—澳门神像雕刻、澳门道教科仪音乐、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作为东西方文化交融地,澳门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风习俗,这也是小小地界能有较多项目入选的原因。
香港现有1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斲琴技艺)、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目前香港共有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这十大项目是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这也仅仅是香港非遗文化的一个缩影。”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培凯说,“香港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吸引了各地的移民,延续了从各地带来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比如粤剧、咏春武术等,这些文化遗产不少从内地传入,而在香港得到发展传承,形成体系。”
“纳入国家项目有助于增进香港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重视。”香港康文署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馆长邹兴华说,“非遗”文化虽然是传统,但一定会随着社会进步产生变化,这也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香港作为内地面向世界的窗口,在推广“非遗”全球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