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实时·准确·聚焦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化 >

《婚姻生活》:围城里的婚姻与看热闹的观众

2018-06-26 10:03 | 人民网 |
我要分享

国家大剧院刚刚上演过的明星版《婚姻生活》,作为纪念瑞典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诞辰100周年的引进作品,由萨菲·奈布(Safy Nebbou)导演,法国影星蕾蒂西娅·卡斯塔(Laetitia Casta)与拉斐尔·佩松纳兹(Rapha l Personnaz)共同出演,契合了作品描写中产阶级婚姻的主题。两位明星演员的颜值,加上女主演维密首席模特的身份,都让这部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即使刨除向著名导演与经典影片致敬的成分,这部剧场作品也称得上是一次对中产阶级婚姻悲喜剧的精致展示。
英格玛·伯格曼的银幕原作分为电视、电影两版,1973年在瑞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集,分为六部分,长达5个小时,伯格曼亲自操刀剪裁的电影版也有3个小时。然而此次剧场版仅有90分钟,依旧保留了多个场景的转换,对于伯格曼的影迷来说,这种致敬方式,很容易让人质疑是不是有些浮皮潦草,会不会没有去粗取精?但问题是,伯格曼原作的精华又在哪里呢?
对于善于运用镜头营造梦境的伯格曼来说,《婚姻生活》在他的作品中,未免显得过于朴实。没有大规模的时空重塑,缺少超自然元素的设计,《婚姻生活》全片几乎就是在固定的室内空间,讲述一对中产阶级夫妻:一个心理学教授丈夫(约翰),和一个专门处理婚姻官司的律师妻子(玛丽安娜),两人10年间琐碎的婚姻生活。伯格曼形容自己这部电视电影作品处理的主题是:资产阶级对安全感的理想腐蚀了他们情感生活的绝对事实,削弱他们,让他们害怕。
融入了自己对婚姻生活的经历与体悟,经验丰富的伯格曼用镜头语言将婚姻中的不安与焦虑书写得淋漓尽致,然而与此同时,伯格曼又拒绝将自己完全代入作品中的角色,而是认为片中的玛丽安娜与约翰说出了许多自己也想不到的话,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会与这部作品产生共鸣。
伯格曼自身也是个著名的剧场导演,而莎士比亚、斯特林堡等人的创作更是对其电影、戏剧导演生涯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相比于戏剧,伯格曼更倾心于电影镜头在时空创造上的自由度,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后世的戏剧导演,对其电影作品中戏剧元素的挖掘,伯格曼的电影作品可算是戏剧导演改编的重要对象之一。相较而言,《婚姻生活》是伯格曼银幕作品中,被改编成剧场作品次数最多的一部,根据伯格曼基金网站的统计,截至目前,全球改编自《婚姻生活》的剧场作品,共有97部。一方面是相对固定的室内空间,另一方,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所有试图表现婚姻或是两性关系的导演,都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每一位观众从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影像。
在众多剧场版的《婚姻生活》中,近年来最受好评的要数荷兰导演伊沃·凡·霍夫为纽约戏剧工作坊(New York Theatre Workshop)排演的版本,凡·霍夫在剧中安排了三对演员分别饰演三对玛丽安娜和约翰,从年轻、中年到老年,分别在三个小型空间演出。演出的上半部分,观众被分为三组,相继观看这三个空间的表演,而演出的下半部分,观众们则汇聚到同一空间中,共同观看三组玛丽安娜与约翰对离婚问题的讨论。有意思的是,在演出中,三个小型空间的区隔并非完全封闭,观看每一组表演的观众,完全可以感受到临近处其他空间里玛丽安娜与约翰的表演,这让观众感觉玛丽安娜与约翰就像是生活在自己身边的邻居。剧评人本·布兰特利(Ben Brantley)评价这版《婚姻生活》:“这就是我们曾经的样子,现在的样子,和将来的样子。”不可否认,对于集中注意力,共情能力都极具难度的今天的观众群体来说,这种完全沉浸式,让观众最近距离接触演出情境的方式,确实最容易让观众感同身受。
相较而言,萨菲·奈布导演的这版改编,更接近一种案例式的展示,演出是以银幕上男女主角的采访影像开始,屏幕上特写的镜头,夫妇两人交替诉说对过往生活的甜蜜回忆,然而谈及未来,却又充满不确定性。随着屏幕上升,舞台上的灯光亮起,观众看到台上只有一大一小两个长方形箱体道具,两位卧在箱体上的演员伸展身体,剧情就从这天早上开始。在随后的演出中,时间的流逝被大幅度压缩,空间随着男女演员上下场,快速地转换,玛丽安娜与约翰的婚姻生活在90分钟的演出时间内,飞快走过了10年。
(责任编辑:admin)
网友评论